何謂不孕症

正常夫婦在婚後第一個月的懷孕率是百分之二十五,六個月後是百分之六十,一年後應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夫婦會懷孕,因此不孕的定義是指在一年內不避孕且不能懷孕者。不孕症又可分為:原發性不孕症(Primary infertility) 指從來沒有懷孕過;繼發性不孕症(Secondary infertility)指過去曾經懷孕過但是流產、子宮外孕、死胎、死產,或是正常生產後,再也沒有懷孕過之病人。
        不孕的夫婦約佔 8.5 % 13.9 %,而近年來隨著婦女們結婚年齡的增加,使其受孕機率較年輕病人低,且流產的機率增高,因此不孕症的病人有逐年增加的趨勢。不孕症的治療方式主要有:1.人工授精(AIH):將經過篩選之優良精子送入經過治療刺激排卵後之子宮或輸卵管中。2.試管嬰兒(IVF):由卵巢取出之卵子與經過篩選之優良精子,在嚴格無菌及特殊培養液之溫床下進行培養,並經由顯微鏡觀察受精、及細胞分裂情況,經過3~5天之發育後,選擇良好之胚胎植入子宮

 

不孕的原因

(1)

女性因素約佔 50 %60%包含下列常見原因:

 

1.

內分泌失調

2.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

3.

輸卵管阻塞、粘黏

4.

子宮肌瘤、子宮肌腺瘤

5.

卵巢排卵功能障礙

6.

卵巢早衰

7.

染色體異常

8.

卵巢腫瘤

9.

年齡過高

10.

外在壓力

 

(2)

 

男性因素約佔 30 %35 %,其中包含下列常見原因:

 

1.

精蟲數量少於2仟萬/cc 或活動力 < 50 %以下

2.

精子畸型:畸型精子無法穿透卵子外殼

3.

睪丸發生病變製造不出精子

4.

荷蒙分泌失調

5.

精索靜脈曲張

6.

染色體異常

7.

輸精管阻塞

8.

尿道感染

9.

經神狀態、日常生活習慣、環境、運動………

 

(3)

 

其它 5 % 10 %是原因不明

  

何謂試管嬰兒 (In Vitro Fertilization, IVF)

    試管嬰兒將卵子取出,讓精卵在體外結合後,經過體外培養3 ~ 4 天,於胚胎細胞期時經由陰道植回子宮。或於第5 ~ 6 天,待胚胎成長至囊胚期後再行植回母體的方式稱為試管嬰兒。1978年,世界第一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後,對世界帶來很大震撼,同時也給不孕夫婦帶來莫大希望。國內第一個試管嬰兒在1985416日於榮總誕生後,也帶動國內生殖科技不斷往前走。

 

哪些人需要做試管嬰兒的治療呢﹖

  1. 輸卵管粘黏、阻塞者

  2. 嚴重男性不孕症患者(精蟲數目稀少、活動力不佳、無精症)

  3. 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

  4. 數次人工授精失敗者

  5. 年齡較高,急於懷孕者

  6. 精卵免疫排斥無法自然受精者

  7. 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

 

◎試管嬰兒之過程:

1.誘導排卵:常用之排卵藥以針劑為主,如(1)人類停經性腺激素之類有HMGFSH(2)性腺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;(3)生長荷爾蒙G.H.(目前少用)(4)口服排卵藥可羅密芬(Clomiphene)(目前口服排卵藥少用在試管嬰兒)。排卵藥物用法可依患者各人情況而定,如年齡、卵巢功能等,目前常用之方法,以性腺放激素類似物(GnRH)加上FSHHMGHCG為主。而性腺釋放激素類似物用法也分長效及短效型,長效型即在月經週期前使用,月經來時加上FSHHMGHCG,短效型即由月經來開始用,加上FSHHMGHCG。如何選長效型或短效型可依患者情況而定。

※使用性腺釋放激素類似物之目的:(1)可產生較多卵子;(2)卵子未成熟前,不易提早排卵且提高卵子之品質;(3)可控制取卵時間;(4)懷孕率較高等。

2. 濾泡成長的追蹤:可用核子醫學荷爾蒙測定雌二醇(E2)及黃體生成素(LH)及超音波測定卵泡大小。待濾泡成熟則注射HCG,約3436小時方可取卵。

3. 取卵:可用腹腔鏡或超音波,目前大部份採用超音波由陰道取卵為主。

4. 受精及培養:當濾泡液取出,送到實驗室,在顯微鏡下將卵子找出,放在培養基及培養箱內培養,依卵子成熟度(大約618小時後)將處理過之精子加入,再放回培養箱中培養,精子加入約1214小時,精卵完成受精。已受精之受精卵再更換新培養基及加入共同培養物質,培養約24小時即可分裂成24個細胞之胚胎,屆時即可植入子宮腔。

5. 胚胎植入:胚胎經過體外培養3 ~ 4 天,於胚胎細胞期時經由陰道植回子宮。或於第5 ~ 6 天,待胚胎成長至囊胚期後再行植回母體的方式稱為試管嬰兒。

6. 驗孕:胚胎植入後,尚需補黃體素(針劑、口服或陰道塞劑)HCG,植入後,第91113天抽血測母親血清之人類絨毛膜性腺素(HCG),即可知有無懷孕成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rank博士 的頭像
    Frank博士

    跟著博士挑美食

    Frank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